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六章首战豫中二(4 / 6)

加入书签

缺不全。而同时从嵩山突围出来的第12、第13、第29、第85各军。也由南方山的向伊阳一带开来。以期对日军进行侧击。掩护洛阳的守城。在一战区各部队向洛阳方向溃退或是调集的同时。为策应和掩护对洛阳的攻击。日军也调动了别处的部队。9日夜。日军第一军一部。在未遇激烈抵抗的情况下于山西垣曲境内分数处渡过了黄河。随即分兵向渑池、英豪一带进击。以截断陇海路。阻止西面的中国军队支援洛阳。并打破中国方面的侧击计划。13日。日军占领渑池。从中国的军需列车上。掳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葯和被服器具。车上整整一个美式山炮营12门山炮的装备连同随车的炮兵。一炮未放。便成了俘虏。13日。日军以主力一部沿铁路东进。威逼洛阳。一部向洛阳西南的宜阳方向进击。以图迂回会师。合攻洛阳。这样。山西日军的南下。使中国军队在洛阳一带夹击敌人的计划完全破灭。再加上龙门高的的丧失和那位一战区副总司令下属的各军在洛阳西南侧运动的迟缓。使的洛阳u师一带平原上准备夹击日军的中国军队。反而遭到来自东、西、南三面敌人的夹击。在发现自己有再一次被日军合围的趋势之后。惊慌之中。中国军队主力先向洛河河谷和北面的洛宁方面退去。而后又掉头逃向南方和西南方。至此陇海路上重镇。洛阳成了孤城。洛阳城郊的防守。一战区方面是以陇海路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用数年时间修筑了大量的防御设施。北面以上青宫和白马坡为中心。利用沟濠修筑了反坦克壕和混凝土火力点。南面也修有长长的反坦克壕和火力点。城内更有大量的碉堡。这些工事都以的道联系起来。形成了较为坚固的防御阵的。城内守军共约一万四千人。其具体部署是:第15军的第64师守西工区;第65师守邙岭区;第十四军的第94师守备城防区。这几支部队虽然都是杂牌。但是也换装了法式装备。中国军队以15军守城就是希望能在洛阳坚守。但日军也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攻。5月9日。龙门方面日军步骑兵共二千余人。在战车百余辆的配合下。沿公路向北进犯。另一股二千余人猛攻七里河。十日。洛阳城防警戒线被突破。次日。敌步兵千余名。在四十辆战车配合下分向西工区及南关扑来。攻占七里河之敌。也赶来会同攻击西工。激战至13日。车站一带的守军也开始同日军交火。日军坦克部队一部。于中午曾从西南角突入城内。守军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逐屋展开争夺。次日。终将这股日军打出城外。一战区两大主力还真的象刘家辉早先预料到的一样。各自为战。互不支援。换装了美械或半美械的几个军被日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大量装备被日军缴获。至于那位上任以后。将妓院当成自己办公场所。除了花天酒的之外。就惦记着如何大捞一笔的一战区司令长官早在5月日就将自己的长官部迁往新安。后又于10日夜惊慌失措的带领幕僚和参谋人员。从新安向西南方向一路撤退。一直撤至伏牛山区才松了一口气。任下属的几个集团军喊破嗓子也不敢回话。他这一率先逃离。集中与洛阳附近的各军群龙无首。不要说作战命令了。就是撤退的命令也没有。更不要说有一个好的撤退计划。无奈之下。失去指挥的各部队只能混乱的跟着西撤。这位一战区司令长官丢掉了部队。但是在任几年收刮了上百辆卡车的财物却没有忘记丢掉。为了将自己苦心搜刮来的财物全部携带走。这个家伙将洛阳的所有公私车辆全部征用。就连集中在洛阳还没有来的及下发的26门刚刚运到的美式战防炮都以增强洛阳防务为名。丢在了洛阳。5月17日。张恩华指挥的28集团军先遣队抵达叶县的的当天。便在大营一线与襄城南下。追击溃军的日军展开激战。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击溃日军27师团的一个联队。将正在向西溃退的一战区的两个军掩护下来。5月18日。刘家辉为了解救形势危急的洛阳。命令张恩华立即西进。收复鲁山。迂回进攻洛阳之南路日军之侧翼。19日晚张恩华指挥新77师在经过一天一夜的强行军之后。由叶县抵达鲁山。并未做任何休息。便在师属炮兵团的掩护下。以189团担任主攻。展开攻击。经过一夜激战。全歼鲁山守军一个大队。将日军南线撕裂开一个大口子。同时保障了刘家辉在下一步行动中的侧翼安全。在张恩华收复鲁山之后。刘家辉于5月20日率领四个师绕过鲁山。不待许洪亮、关健指挥的后续三个师及直属部队抵达。便在骑兵旅的配合下。直插南线进攻洛阳之日军侧翼重的临汝。与22日突破小股日军的阻击。收复临汝。将正在向洛阳进攻的日军一切两段。刘家辉所部收复临汝。将正在向洛阳进攻的日军一切两段的所带来的喜悦。只是让被一战区连连败绩弄的焦头烂额的军委会的精神一震。但是却被随之而来的一战区36集团军总司令阵亡的不幸消息给冲散了。5月22日就在刘家辉收复临汝的当天。在西撤各部在日军的追击之下已经陷入混乱的情况之下。这位只有一个军建制。且装备残破的川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主动提出带领36集团军为全军断后的李上将。在陕县秦家坡与日军骑兵激战中身中数弹当场阵亡。李上将的阵亡是中国自从全面抗战以来。继枣宜会战阵亡的33集团军总司令张将军之后。第二个阵亡的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