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6(7 / 9)
殿宇大开,赵瑗和佛像面对面:“羊哥,许个愿!”
赵瑗向下看:“啊?”
岳展说:“今天你肯定是头一个,许愿最灵,要什么快说。”
赵瑗双手合十,口里念念有声:“我许完啦,叔叔放我下来吧!”他想自己不轻,岳展拎小鸡似的把他放下来,赵熹问他:“许了什么愿?”
赵瑗有些犹豫:“说出来会不灵的。”
赵熹对释教观感平平:“你和爹爹说,爹爹比他灵。”
赵瑗信了:“我想变成一个大人!”
这赵熹做不到,他拽一拽赵瑗的手:“要做大人干什么?”
赵瑗说:“做了大人,就可以喝酒了。”
赵熹没有许愿,他拉着赵瑗的手,和岳展一起走下山,天光大亮,梵音渐起:“谁说做了大人就能喝酒,你叔叔就被我勒令不许喝。”
赵瑗仰起脸:“可爹爹不是说过,等咱们回到东京,叔叔就能喝酒了吗?”
赵熹没说话,赵瑗美滋滋地道:“我想那个时候和叔叔一起喝酒。”
岳展很开心,他拍拍赵瑗的肩膀:“好!”他不太爱说话,有时候更爱行动,为了表达对赵瑗的赞许,他把赵瑗扛起来到肩头,赵瑗爆发出一阵欢呼,赵熹回过神来:“你别把他摔了!”
可那天赵瑗很高很高,和他齐平的,只有涌动在山间无尽的翠色。
赵熹在那里建了一个亭子,挡风挡雨,也能挡树上滑落的露水,亭子叫什么呢?赵瑗说:“叫‘翠微’。”他说岳展在池州的时候游览过翠微亭,池州有,杭州当然也能有呀。
赵熹想了想:“好吧!”就让他写匾。
他那时候练行楷,学的是道君皇帝的瘦金书,“翠微亭”三个字一写出来,赵熹凝目了片刻,没有评价。
从那以后,赵瑗就改练赵熹的书法。
而至于翠微亭——“臣很久没来了。”
赵熹款款一笑,仿佛并不在乎他说的是真是假,小小的亭子远去,亭檐上栖息的鸟儿也越来越小,竹杖“哒”“哒”闷闷点在台阶,飞来峰上的清净观就此出现。
这座道观香火寥落,不仅是因为有佛教灵隐寺在旁边“一山不容二虎”,更多的是因为它里头有不少宸翰题榜、御赐绘像,凡存放这些东西的地方都被列为禁地,寻常人等并进不去,这观也就不好玩了起来。
赵熹等人到得此地,就有两位道童出来打稽首:“官家圣躬安,大王、诸位相公安,我家道师昨夜观星,见帝座星移,观生紫气,便知官家玉趾降临,奈何身在局中,不能相迎,万望官家宽宥!”
赵熹吃了个闭门羹,不急也不气,姿态很足。不知什么时候,赵瑗放开了和他相握的手,两个人一前一后跨过门槛,赵熹问:“道兄在破什么局?”
他的尊敬令诸多人吃惊,若管这道士叫“皇甫先生”还罢,称“道兄”,那是全然不摆皇帝架子,遵守道家的礼节了。
为母亲,他倒是很豁得出去。
童子道:“官家曾有纶音垂问,道师正在破解,冀为官家解忧。”
看来是在做赵熹的事。
赵熹问过他什么?
那种疑问在诸人心中布开,赵熹带他们跨入大殿,大殿中正供奉着徽宗皇帝亲封的微妙圆通真君,即庄周,可见皇甫坦是道教南华派传人不假,庄周塑像前摆着赵瑗亲抄的《逍遥游》篇,众臣见了都夸笔力长进,虽然是夸赵瑗,但并不需要赵瑗回应。
赵熹笑道:“小儿子练得几个字罢了,最要紧的是水磨工夫。”
众臣称是,按赵熹想要的方向再夸了一通,赵熹听了一会儿以后喊停,接过童子递来的香,与诸大臣烧罢,奉在塑像面前。
香火渐渐熏染着《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因为翠微亭的事,赵瑗总感觉有些心神不宁,赵熹拜罢庄周,又转到侧殿,拜问徽宗皇帝御敕的三茅真君。侧殿里的三茅真君像正是徽宗亲手所画,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父亲,赵熹发了一会儿呆。
等赵熹上完香,轮到赵瑗的时候,他竟然一时之间没有行动。
有臣子提醒他:“大王!”
赵瑗猛然回过神来,手一抖,香灰簌簌而落,一整截烫到了赵瑗的指节上。
赵瑗第一时间将手上的香灰抖掉,可香灰是火烧形成,温度灼热,转眼间就腐蚀掉了一层肌肤表皮,即使反应再快也吸附了一层。
“嘶!”赵瑗没说,反倒是赵熹心疼叹一声,“拿冰水来。”
冰水没有,清水倒是现成的,无论如何也得洗一洗伤口,赵熹拎着他那一截手指到休息的堂中,遣散众大臣:“刚刚在发什么呆?”
香灰烫出了一个圆形的肉粉伤疤,赵瑗把整根手指头放进铜盆里降温:“在想小时候,爹爹怎么突然不让我练公公的字。”
写出翠微亭三
↑返回顶部↑